IEEE專家探討如何適應人工智能興起帶來的職業(yè)變化
中新網北京6月9日電 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(xié)會(IEEE)9日分享一篇匯集多名專家觀點的文章,探討如何適應人工智能興起帶來的職業(yè)變化。
文章稱,早在2016年,人工智能領域專家們在關于“未來100年人工智能將如何影響人類”的報告中預測,人工智能將改變人類的工作任務,而不會取代人類的工作崗位。近10年后,這一觀點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成立。
文章稱,與此同時,人工智能的興起令職場發(fā)生改變,未來“機器的自主性”將與“人類的判斷力”相結合。
對于未來10年人工智能將以哪些具體方式增強人的工作能力,IEEE專家Saptarshi Ghosh認為,人工智能擅長在極少的人工監(jiān)督下執(zhí)行復雜的多步驟任務。這些系統(tǒng)能夠維持長期目標、管理復雜流程、持續(xù)跟蹤進展、適應不斷變化的情況。人工智能代理能夠獨立運行,使專業(yè)人員有機會從日常監(jiān)督流程中解脫出來,能專注于更具高價值的戰(zhàn)略活動。
對于專業(yè)人員如何能與人工智能系統(tǒng)高效協(xié)作,IEEE專家Arpita Soni指出,專業(yè)人員需要接受數(shù)據分析、問題解決和需求分析等技術方面的培訓,強調與人工智能系統(tǒng)的協(xié)作。
IEEE專家Eleanor Watson舉例指出,應專注于培養(yǎng)創(chuàng)造力、情商和批判性思維等“獨特的人類技能”。培訓還需要支持終身學習,而不僅僅是獲得一些證書。
此外,跨學科培訓是另一個關鍵方法。例如,市場營銷人員可以從學習數(shù)據分析中受益,工程師則可以研究人工智能倫理。這種交叉培訓確保專業(yè)人員能夠在工作中,將人類判斷力與人工智能見解相結合。
IEEE前主席Thomas Coughlin指出,人工智能應用中“最大且最危險的誤解”在于認為人工智能“替人思考”。事實上,人們仍然需要培養(yǎng)至關重要的批判性思維能力,能夠識別出人工智能何時犯錯的能力也同樣重要。
文章強調,人們越來越擔心人工智能系統(tǒng)“控制和支配人類職場”,必須謹慎避免將工作“機器人化”,引入人工智能應“增強和支持人類決策”,而非取而代之。(完)

國際新聞精選:
- 2025年07月01日 16:17:48
- 2025年07月01日 13:01:20
- 2025年06月30日 11:00:55
- 2025年06月30日 10:19:22
- 2025年06月30日 06:33:58
- 2025年06月28日 18:24:57
- 2025年06月28日 14:10:23
- 2025年06月28日 10:12:42
- 2025年06月27日 13:30:37
- 2025年06月27日 10:10:29